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清明节的到来,不仅让我们有机会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如何交融的契机。
崇尚科学,但不能丢了传统。
我们要尊重并传承清明节的传统文化。清明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清明节祭祖的传统可追溯到人类的始祖伏羲女娲,后来这一传统逐渐在历代帝王之间流传开来,成为了一种庄重而神圣的仪式。因此,我们要通过各种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清明节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从而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将清明的传统文化传承下来。古话说,“三做三不做,家兴无灾祸”。三做包括“扫墓祭祖”“做青团”“踏青春游”,要把这种传统文化送进校园,传统文化传承要从娃娃抓起。
弘扬传统,更要涵养文明。近年来,被提及最多的就是“文明祭祀”。何为文明祭祀,就是与现代文明、健康、环保理念相契合的祭祀方式。但是,在倡导文明的现代社会,焚烧“纸钱”“纸豪宅”“燃放烟花爆竹”等行为还是屡禁不止,存在安全隐患,也导致了墓地乱丢垃圾等不文明现象,造成了环境污染。俗话说,心诚则灵。如果用鲜花换纸钱,以丝带寄哀思,扫一下墓,载一棵树,换一种文明环保的方式,也能缅怀亲人。
礼敬生命,让祭祀紧跟现代化步伐。
清明祭祀,既是我们缅怀亲人的情感链条,也是中国绵延不绝的悠久文脉,从某种意义上说,清明是后人与先人一年一度的“团聚”,这种团聚需要仪式感和物质载体。以鲜花、水果、鞠躬和轻念咏寄语等方式缅怀逝者,寄托哀思,也不失为一种隆重的“仪式感”。而物质载体也应根据时代步伐,采用电子香、电子蜡烛、电子烟花等,既环保又能循环利用,同时也达到了缅怀亲人的目的。
清明节是一个传统与现代交融的节日。我们要在尊重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注重其现代意义和价值,同时也要关注安全和环保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清明节的传统文化,让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海洲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