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风楼阁信息_100元附近联系方式,400一次全约微信联系方式,400快餐不限次联系方式

中国文明网主站
您的位置:首页->文明时评
文明时评:短视频成为谣言“重灾区” 亟待完善监管
发表时间:2024 03-29    来源: 海宁文明网

短视频时代,将视频、图片稍加剪辑,就能编造出一条“足以乱真”的谣言。被称为“网络谣言2.0版本”的短视频,正迷惑着广大网友,社会热点、公共政策、疫情消息等领域,更成为谣言的重灾区。短视频超前的发展使其逐渐甩开了现有制度监管的步伐,泛滥成灾的小视频为网络谣言的滋生蔓延提供了温床。因此基层反映警惕短视频沦为谣言温床亟待完善监管。

一是短视频不实信息泛滥,谣言滋生。短视频时长短,拍摄具有随意性,加上准入门槛低,很可能造成真实信息遗漏,容易为不实信息和谣言蔓延创造便利,使舆论引导工作面临巨大挑战。且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6.4%,其中短视频用户达10.26亿人,短视频已经成为人们休闲娱乐、获取信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如此庞大的用户量,极易形成谣言滋生的“温暖窝”。

二是短视频运营平台自我监督缺位。当前,短视频运营平台对于内容审核的力度参差不齐,纵容了很多用户基于流量导向,炮制出形形色色的谣言,并以极具视觉冲击力的“面目”出现在网友眼前。其迎合了公众“负面想象偏好”,再加上信息不对称等,也导致群众难以辨别,致使短视频用户群体不自觉地成为谣言视频的裂变推手。

三是针对小视频造谣者的精准追责难。越来越多的谣言违规内容,挤占手机的方寸屏幕,而行政主管部门把脉问诊的难度也与日俱增。加上抖音、快手等各大网络端视频平台上的无序传播,使得调查求证工作费时费力,难以有效追责。据海宁市网信部门副主任邹斌表示:要求证一个视频的最初来源和拍摄参与者,仅依据视频内容和时间先后作为判罚对象的固定证据很难成立。由于某一个谣言视频一旦火热后,很多平台都会争先报道,再加上部分网络平台注册门槛低,缺少实名制认证,导致调查工作推进遇到不少阻力。

 

 

责任编辑:卜 梦斐

浙ICP备09092972号 中共海宁市委宣传部、海宁市文明办主办 技术支持:海宁新闻网
办公地址: 海宁市海州西路226号行政中心一号楼 E-mail:hnwmb20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