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万物苏,植树添绿正当时。3月8日上午,在第四十七个植树节即将到来之际,海宁市20余名青少年儿童走进村家门口服务驿站,开展“植此青绿·共育未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疃ü辰ā⒋迤蠊步?、青少年实践教育、爱乡人士爱心捐赠等多元形式,为和美乡村建设注入新活力,让生态文明理念在青少年儿童心中生根发芽。
爱心捐赠添绿意
活动伊始,庆云村爱乡人士张金林先生捐赠的一批绿植成为全场焦点,他得知家门口服务驿站需要补种树苗,一大早就送来了自己精心培育的一批紫薇苗,表示希望能为群众活动场所增添一片绿意、让爱绿护绿的种子代代相传。
文化课堂润童心
在礼堂书屋一角,杨霄松老师为孩子们开设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生态课。通过解读《礼记》“孟春之月,盛德在木”典籍,他生动讲述了植树节的历史渊源。四年级学生施宇浩感叹:“原来种树不仅是劳动,更是传承中华文化的特别方式”。
多方联动显担当
植树现场,红领巾与志愿红交相辉映。在村企志愿者指导下,孩子们四人成组体验标准化种植流程:挥锹挖坑的男生们仔细测量株距,扶苗定根的女生们认真校正树姿,覆土浇水的搭档配合默契。“要保持土球完整””支撑杆要呈三角形固定”……党员志愿者朱雪良边示范边讲解。经过1小时奋战,一株株紫薇苗整齐排列,枝头悬挂的“成长寄语卡”在春风中摇曳生姿。
长效机制护生态
活动尾声,杨霄松石榴红工作室宣布将组建一支青少年儿童志愿服务队,在节假日、寒暑期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态文明实践教育活动,助推和美家园建设。庆云村党委书记施海峰强调:“要让每次弯腰培土都成为生态文明教育的生动课堂,让每片绿叶都见证多方共建的治理创新?!?/font>
春晖遍泽草木香,童心共筑生态梦。这场充满泥土芬芳的春日之约,不仅为村家门口服务驿站增添新绿,更构建起党建引领、村企联动、家校协同的生态文明教育新模式。当孩子们用沾满泥土的双手写下对美好家园的寄语,一个个生动的字眼宛如破土而出的新芽,昭示着欣欣向荣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