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丁桥镇诸桥村文化中心的广场上,悠扬的太极音乐与清脆的鸟鸣交织。79岁的朱成源身着带领着村里的银发学员舒展拳脚,一招一式间尽显从容气度。这幅充满生命力的乡村晨练图景,正是这位老党员用38年基层耕耘与17载退休奉献绘就的文明画卷。
1961年从海宁农校蚕桑专业肄业的朱成源,1970年开始参加村里的工作,后来兼任村蚕桑技术辅导员。作为一位农村的基层党员,一名村干部,他牢固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村民们谋幸福,想村民们所想,急村民们所急,解村民们所难。
那些年中,他用脚步丈量田间地头,将科学养蚕技术传授村民。38年的工作中,他更是以“四件大事”改写了诸桥村的经济版图——创办村级集体小蚕饲养公司、建设50.3亩的高产示范桑园、引进种蚕饲养项目、创办蚕桑专业合作社。
党员没有退休日,服务没有休止符。退休了的老朱,还是惦记着村里的百姓。“老有所为、老有所学”是他心里的念想。2006年,在他的倡议下,诸桥村办起了浙江老年电大,他动员退休教师、退休职工和部分村民共30多人一起融入到了电大的学习中去。
之后的那些年,朱成源对老年电大投入了巨大的热情和支持,他经常利用各种机会引导和鼓励村里的老年人加入到终身学习的队伍中。除了首批30位银发学员,如今150人的教室座无虚席,连邻村老人都慕名而来。
用朱成源自己的话说,他就是要把办好老年电大作为自己发挥余热的立足点,把农村老人对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需求作为自己努力的方向,把促进农村老年人身心健康、作为自己退休后的奋斗目标。
在课堂上,身为班长的朱成源还创造性地开设“第二课堂”,从歌曲教唱到养生讲座,从老年体育活动到庭院园艺,他提议设立的“班委轮值制”更是让每位老人找到了自我价值,七个人的班委服务小组各司其职,多年来的默默坚持,让这个乡村教学点多次获评市级优秀教育点,更孕育出了多位优秀的“银龄讲师”。
2009年荣获“浙江省农村体育活动带头人”称号的朱成源,如今又多了一个新身份——诸桥村老年太极拳(械)队的领队?!暗蹦晡榻ㄕ庵Ф游?,他自费购置录音机、磁带等设备,甚至把相识多年的老拳友“聘请”到村里为大家示范指导。如今这支银发太极拳队伍,在镇文化站的大力支持下,多次参加市镇举办的各类比赛且取得优秀的成绩,成为了海宁市武协表彰的“明星团队”。
从青丝到白发,朱成源用几十年的坚守,诠释了“敬业奉献、老有所为”的时代内涵。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朱成源的银龄故事,是浙江精神文明建设在基层的生动实践,也是“浙江有礼”省域文明新实践的鲜活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