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风楼阁信息_100元附近联系方式,400一次全约微信联系方式,400快餐不限次联系方式

中国文明网主站
您的位置:首页->文明海宁聚焦
浙江海宁:潮涌海宁,绘就和美乡村共富新图景
发表时间:2025 04-21    来源: 海宁文明网

拥有独特“潮文化”“名人文化”“灯文化”的“潮乡”海宁,不仅人文荟萃,而且产业兴盛,传统优势产业基础雄厚,新兴产业势头迅猛,同时更具创新活力,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人才发展、创新指数均列全省第一梯队。

  这样兼具传统与现代的海宁市,深受全国主流媒体的关注。4月18日,来自中央、省、市级主流媒体的代表走进海宁市,分别来到长安镇天明村、金港村,周王庙镇博儒桥村、云龙村,探寻“嘉禾共富”的创新实践。

传统农业转型 解锁互联网时代的“共富”密码

长安镇天明村,是远近闻名的花卉种植专业村。走进浙江三只懒蚂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200亩标准化种植苗圃,身“陷”花海的采访团,一下被企业新锐的互联网气息震撼到。

  这家花卉种植企业,致力于将自身打造成“云上花卉数字生活圈”的新型互联网企业?!?0后”创始人李正平大学毕业后就从事花卉种植业,创新“直播+园艺”花卉销售模式,成为花卉产业转型升级的第一批“探路人”。

  “我们打造了网红IP‘有寻植物’,全网已累计拥有80万粉丝,公司还有淘宝、抖音等线上销售平台,年快递包裹量达100多万件,淘宝电商行业销量居全国前列……”李正平团队在长安镇的创业故事,在他的讲述下,转化为采访团笔下最鲜活的传统农业转型素材。

  有了李正平等一批青年农创客的加入,让天明村依托花卉产业优势,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近年来,天明村积极发展花卉直播电商产业,引进1家千万级、6家百万级花卉电商企业,花卉种植面积达1700亩。

  2020年后,长安花卉产业曾遭遇寒冬,面对鲜切花滞销的困境,李正平带领村里的党员志愿服务团队,提出“区域花卉抱团”的办法,推动天明村花农散户抱团自救。一方面,带领花农探索“互联网+花卉”销售模式;另一方面,在各村社设立花卉自提点,并借助产业联盟优势,与中通等物流企业达成合作,为花农们争取到更优惠的发货条件。

  在村企共同打造的花卉产业共富工坊内,采访团成员听到了更多生动的共富故事——通过成立海宁市花卉产业农合联和共富工坊,村企联动创造共富岗位,帮助200多名农户实现“家门口就业”,带动300多名青年在花卉、电商相关领域就业。共富工坊获评2024年省级农创客基地。

  通过党员志愿服务品牌“花粉传播团”线上直播销售推广项目,成功帮助15户花农建立线上直播渠道,至今已累计服务3000余人次,提供就业岗位400余个。

  自2023年起,天明村与浙江三只懒蚂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携手打造了“天明村紫藤花节”,如今已成功举办了三届,累计创造近150万元经济效益?;疃唤龃讼驶ǖ南?,更辐射周边的农家乐、乡村旅游等,吸引周边游客无数,推动了乡村农文旅深度融合,打响了天明村和天明村花卉品牌知名度。

非遗、民宿、露营 乡村烟火气变身新晋“网红”

钱塘江边的长安镇金港村,傍潮而居。独特的“潮文化”也催生了金港村历史悠久的“滚灯”文化。

  在“滚灯”文化公园,采访团亲身感受了“潮城”的“滚灯”艺术魅力?!肮龅啤痹醋越弦淮拿窦浣谌涨斓洌诤狭宋璧?、技巧与体育精髓,爱好者展示给大家的金港村“滚灯”,其制作工艺之考究让大伙都啧啧赞叹,“我们的灯都以竹篾精心编织成骨架,内藏精妙的烛台,舞起时要像陀螺仪般,确保在翻飞旋转中烛火始终向上,不熄不灭?!?019年,历经800余年传承与发展的金港村“滚灯制作技艺”,获海宁市第六批非遗代表性项目传统技艺类称号。

  近年来,金港村致力于传承与弘扬“滚灯”文化,成立了“滚灯”协会,每年都会举办多场“滚灯”文化活动?!拔颐腔怪氐闩嘤且殴龅拼刑厣钅浚肜戳恕龅啤且偶家沾腥舜鞔锘谡饷拧系鬃印家?。”金港村相关负责人介绍,村里开设了“滚灯”制作培训、舞“滚灯”培训、青少年拜师礼仪活动等。

  村里芸溪民宿的“潮趣”营地,又让大家见识到了“潮乡”传统之外的时尚、新锐。金港村的马牧港,旧时为海运与内河转运之地。围绕这个“有故事”的马牧港,金港村建起了马牧港公园、“滚灯”文化公园等景点,并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整个村庄环境焕然一新。乘着这股“东风”,村里带动周边农户发展江边民宿,芸溪民宿等就是在此时扎根于金港村的。

  民宿主理人是“80后”返乡青年宋晓燕,在“家门口”实现了开民宿的梦想?!败肯北晨空憬蠲拦肺探鹣?、面朝钱塘江,如今,有了这“潮趣”营地,能让客人想安静时订一间房、泡一壶茶;爱热闹的,呼朋唤友一起烧烤、露营,共享“江岸野趣”;或是带着小朋友摘野菜、喂小动物,与大自然来一次亲密接触……宋晓燕将“芸溪”经营成了具有乡村烟火气、人情味的驿站,让南来北往的客人在这里找到了“回家”的感觉。已是“银宿”级别的“芸溪”,因为极好的口碑,目前客房订单已排到“五一”假期。

  这样的文旅新业态,带动金港村建设成为集“文创体验、亲子研学、乡村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活力钱塘文创休闲区块。多年来,该村精心打造的集“宜居”“宜业”“宜游”于一体的美丽乡村,也收获了游客的大量点赞与认可,并因此连续多年成为观潮季期间央视直播点位。2024年,观潮季期间,金港村以“钱塘江畔网红村”这一关键词被央视专题报道。

“四共四筹”基层治理新模式 共同书写共富新故事

在周王庙镇博儒桥村,采访团看到的是一个“不一样的江南农村”。广袤的农田里矗立着风车建筑、小型咖啡馆,农田变风景;村里随处可见各种主题的“口袋公园”;走累了,还有“美邻茶馆”供游客和村民歇脚、阅读……“真想不到,这曾经是‘市级经济薄弱村’?!辈煞猛懦稍焙苁歉锌?/font>

  从“经济薄弱村”到现在的“全国文明村”,撬动博儒桥村蝶变的是该村自2014年起创新实施的“党建引领·四共四筹”基层治理新模式?!疤剿魇凳采坛镏恰⒐步ǔ镒?、共管筹治、共富筹心’,关键核心就是发动党员、群众共同参与到乡村建设与治理中来?!辈┤迩糯宓澄榧?、村委会主任吴清江介绍道。

  走进“四共四筹”公园等“口袋公园”,大家一边欣赏美丽乡村的美景,一边感受创新的基层治理模式带给乡村的巨大变革力量。

  这些年,博儒桥村通过“户长会”凝聚群众智慧,并以“土地无偿、青苗不补、众筹资金、户户同意”的筹资政策,全民筹资共建美丽乡村。目前,全村共有150户农户出资,筹资300万元;600多户农户无偿提供土地,筹地100多亩,建成19个“口袋公园”、2.5公里众筹之路。同时,通过建立“乡筹”积分机制、“1+4+129”网格治理体系等,带动村民深度参与村庄综合治理,实现“众管微治”。

  “‘众筹众管’的方式,不但让村里的环境变好了,还整体提高了乡村精神文明水平。”吴清江说,近年来,村里接连捧回全国文明村、浙江省未来乡村等多项荣誉。

  在宽敞、明亮的共富大棚里,采访团又听到一个关于产业强村、众筹共富的精彩故事。“我们发动全村农户,众筹1940万元投资建设现代产业共富大棚,投资期内每年为出资农户分红194万元,逐步实现老百姓共同富裕。”吴清江介绍,这也是他们村从2016年起就致力于用高品质农业撬动村级大发展而实施的关键举措,“最初,通过流转土地‘筑巢引凤’,吸引金辉果蔬落地博儒桥村,今年3.0版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也已开工建设,三次产业升级带来三次跨越发展。”

  通过农业产业升级,博儒桥村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300多万元,提供就业岗位60余个,人均年增收3万元,“关键是带动了农文旅共同发展?!?024年,该村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929万元,经营性收入534万元,农民人均收入60088元。

  “真正在‘家门口’实现了增收致富梦?!贝迕衩橇成隙际锹男腋8?,心也紧紧凝聚在村党组织周围。

  受到充分肯定的“四共四筹”模式,入选首批浙江共富案例及浙江未来乡村建设十大模式,并在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工作交流会上作交流。

走好蚕桑产业振兴之路 将美丽风景转化为美丽经济

同样是祖祖辈辈以种桑养蚕为生的周王庙镇云龙村,却走出了另一条“共富路径”:围绕着桑蚕,讲好云龙农文旅发展新故事。

  走入云龙村的云龙记忆馆,纵使见多识广,采访团也依然被盘旋于顶的硕大金龙震撼到了,纷纷掏出手机拍个不停:这条金龙是用15000多个蚕茧制作而成,外围是蚕茧组成的祥云,包裹着里面的金龙,这是云龙村的象征。

  上世纪70至80年代,云龙村曾是全国有名的传统蚕桑生产基地,三次受到国务院嘉奖。2009年,该村蚕桑生产民俗作为“中国蚕桑丝织技艺”中的重要代表性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近年来,我们将蚕桑文化融入村庄建设和乡村旅游开发,建设打造‘陌上桑田、蚕乡云龙’蚕桑文化主题景区,大力发展‘研学+旅游’,以‘中国蚕桑文化习俗研学村’为定位,努力将美丽风景转化为美丽经济?!痹屏逑喙馗涸鹑吮硎?。

  在蚕桑文化园里,采访团游览蚕花堂、大戏台、土丝坊等“老底子”的记忆,感受江南传统蚕桑文化深厚的底蕴;走到室外,还有果桑园、水车湾等,可以体验一把现代蚕桑业的魅力。

  发展的同时,也要爱护脚下的这片土地。在云龙蝶园,大家看到了生态环保与产业发展的和谐共生。“2018年起,我们邀请浙工大教师周峰来村里建造了这个现代化装置艺术园,它是基于我们云龙村的蚕桑文化背景,结合环保、低碳理念建造而成?!痹屏逑喙馗涸鹑吮硎?。

  园内随处可见的环保元素以及许多新材料的应用场景,比如用特殊材料做成的动物、人物造型,不同型号废旧汽车改造成的厕所、咖啡馆等,都让采访团成员不断地举起手机、相机“咔嚓”按下快门。

  更令大家惊奇的是,它的原址是一个废弃的养羊场,原本“脏乱差”的环境,经过多年规划、建设、发展,已经变身低碳、环保的文旅项目,还成为颇受欢迎的海宁市“网红”打卡点?!罢饫锊唤鍪且帐跫?、设计师的创意家园,还具备研学、团建、培训等一系列教学功能?!痹屏逑喙馗涸鹑怂档馈?/font>

  在雅云生态基地,采访团感受到云龙村对“生态农业”的关注。云龙村与企业共同成立了浙江亚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建设了该基地,计划还将建成350亩现代化桑园,“要以‘基地+合作社+大户’的生产模式,提升蚕桑产品的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font>

  讲好蚕桑文化特色故事的云龙村,近年来,先后获得了国家首批绿化村、浙江省历史文化名村、浙江省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等30余项荣誉称号。2024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657万元。

2024年,海宁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97.16亿元,增长5.7%;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81976元、54206元,分别增长3.9%、5.4%,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51?!八墓菜某铩被阒卫硇履J降认冉龇ㄔ谌⊥乒?,并顺利摘得浙江省乡村振兴“神农鼎”。

  如今,入选浙江省首批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先行县的“潮乡”海宁,已是老百姓自己认证的“文明幸福之城”。

责任编辑:茹彩红卜 梦斐

浙ICP备09092972号 中共海宁市委宣传部、海宁市文明办主办 技术支持:海宁新闻网
办公地址: 海宁市海州西路226号行政中心一号楼 E-mail:hnwmb201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