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褚石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道德评议会,小组长、村民代表、党员代表等齐聚一堂,围绕“办酒如何避免铺张,彩礼怎样做到不高价”话题展开热烈讨论。
“年轻人结婚关键还是要看人品、两个人的感情,而不单单是彩礼、车子、房子……”“现在很多婚宴形式都非常有创意,不铺张浪费,但仪式感满满,很值得参考?!薄坝行┫惭绮撕芏啵境圆煌?,我觉得我们村里可以牵头定制个一份‘喜宴’菜单,既不浪费又吃好的那种……”
一番思想碰撞后,大家一致认为,婚礼应回归情感本质,摒弃铺张浪费的旧习,倡导简约、环保的婚礼形式。这些共识和建议被纳入全村移风易俗工作细则,助力乡村文明建设。
移风易俗的关键在于群众,难点在于改变民风,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今年以来,长安镇各村因地制宜,创新工作方法,充分利用积分制、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规民约等手段,形成了群众自我管理、自觉践行移风易俗的长效机制。这些举措有效提升了村民的文明意识,持续树立了乡风文明新风尚。
道德评议“议”出文明新风
为进一步推动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褚石村充分发挥道德评议会宣传引导作用,邀请热心村民参与评议,树立先进典型,转变村民陈旧观念。截至目前,褚石村已举办多次道德评议活动。通过村民自荐、他人推荐、组织审核等程序,一批批在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方面表现突出的个人和家庭脱颖而出,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
张其松和张其远两兄弟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二十年来,他们轮流照顾失去自理能力、卧病在床的老父亲,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孝道,演绎了平凡而温暖的亲情故事。
道德评议会不仅“评”出了文明新风,还“议”出了陈规陋习的转变。在道德评议会的推动下,村民们参与村务管理、道德评议的积极性不断提高,逐渐从“评选好人”转向“成为好人”,让道德文明的种子深植群众心中,文明乡风建设的硕果逐步落入每个家庭。
礼堂家宴“吹”起婚礼简约风
走进兴福村家宴中心,宽敞明亮的大厅里装饰着大红的喜字,简单的布置营造出一种温馨喜庆的氛围。自2023年11月投入使用以来,兴福村家宴中心已成为年轻人“俭办”婚礼的首选,已有30余对新人在此举办婚礼。
“在家宴中心办宴席,不用攀比讲排场,既节省了开销又不失体面,还吃得放心安全?!贝迕衩嵌源嗽薏痪凇T诨槔癯锉盖捌?,村里的志愿服务队便会上门向新人宣传喜事新办、婚事简办等内容,并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倡导婚礼办得“新”、办得“好”、办得“省”。
婚宴过程中,志愿服务队全过程参与,确保菜单、喜宴规模等按照事前约定操办,并建立“一户一档”,杜绝铺张浪费。兴福村还以家宴中心为抓手,用好用足“幸福指数”积分奖励机制,积极推广“移风易俗节俭菜单”,对践行节俭办酒的农户给予“幸福指数”积分奖励。经过不断推广,“办酒进礼堂、凡事倡节俭、为人讲奉献”已成为村民新共识。
如今,长安镇借助道德评议会、礼堂家宴等举措积极推进移风易俗,文明新风已遍布乡村。未来,长安镇将持续深化这些创新实践,完善工作机制,努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让文明新风浸润群众心田,创新推动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